Categories
All 周年庆

第14年,卻只有一些遺憾的東西

抱歉,今年很難寫一些積極的東西,我團的運營最終還是到一個瓶頸了。

從氛圍上就能感受出來,沒人在期待這件事,甚至我也是突然從學餘時間擡起頭,猛然發現竟然已經到1月28號了,這該是第十四個周年慶的日子。

周年慶,重在一個「慶」字,往往這個時候會把一年的成就和重大事件總結起來,然後開心地昭告大家,又是新的一年了,新的一年也要繼續加油鴨。也不知早些年間是受什麽教育的影響,假大空的形式倒是做的蠻認真。令我覺得不對勁的一刹那是,當我回首過去一年的時候,想找出任何有點成就感的東西都非常難,不得不反思到底出現了什麽問題。

前幾天向澳門政府遞交了我的一個社團的申請,當然不是以ZTT的名義,不過本質上追求一個政府認可的合法組織一直是我想做的事情,這會爲我提供諸多便利。當初還在内地時取得一個組織機構代碼證就考慮了許久,不過因爲一些個人原因一直沒有辦下來,例如Wechat Official也一直是以個人賬號在運營。正規化一直是我上次轉型想做的東西,但ZTT總想是個王牌ip存在我的心底,小喵當初也是告訴我,你可能不會捨棄掉這個名字,你本來也是一個很感性的人。上次不知道經歷了幾多波折,最後竟然決定了Zenith Talent Tenable這一個顯然強拼硬凑的名字,方向也很不明確。 事實上,除了正規化,做出這個決定也是去年所提到的具體分化的一個實現。

回到前一次轉型時所定下的現在這個名字,如果想搬上臺面還是很困難的,始終覺得這是一個小孩子的游戲。即使今年有Ray以我團名義成功申請了臺北Computex入場的案例, 這個名字仍然是恥於拿出來的。不過從此事件可以反思,一個東西到底受認可與否,還是在於人,哪怕政權也是在認可來認可去,關鍵在於現在的我,開始自己否定自己的東西了。前些日子當我想重新設計logo的時候,意外發現有一家公司叫Zenith Talent,而IrisCat和擬定的中文名鳶尾貓似乎都有重名的情況,足以説明以前的考慮是多麽短視,也認識到了進入市場之後,搶一個商標果然重要……如果抛開認可與否的問題,那麽正規化最重要的意義也體現在這兒了。

ZTT目前運營的狀況也如此網站的現狀一樣,名義上我稱它爲官網,還買了一個像模像樣的域名,但凡翻閲過内容就能知道實質上就是我私人的Blog。在能力更小時的時候,我一直等著具備法人資格,一直等著真正經濟獨立,當在。事情卻沒有想象中這麽順利,核心成員能夠付出的時間和其他資源越來越少, 也算名譽成員的室友恰在此時獨自發著酒瘋,打字時思路斷了不知道多少次,氣氛也或多或少受了影響,只能説這是一個多事之晚。 伴隨著我曾經所等待的東西出現的,是更爲現實的利益,乃至於我,能拿出來投入團隊的時間也越來越少。即使這是一個資訊時代,凝聚力還是比真正面對面差了十條街,所以專家説有些傳統絕不會被取代,并非無稽之言,凝聚力的不足也是現在運營危機的當頭一棒。當然,這裏也有我自身組織能力的不行,我想我也是時候跳出局内,重新審視一下自己,我究竟要如何調和所有東西?

以前玩某款過氣游戲時,跟其他玩家吐槽今年的周年慶會不會是宣佈關服,沒想到這成爲了一個flag,第14年的這個時候,沒有任何的「慶」,我決定暫時停止現有所有的ZTT平臺的運營。

這意味著ZTT將進入一個凍結的狀態,此站作爲我的Blog還是會繼續碎碎念下去,Title也作爲我最深的情懷保留下去。就如第三段提到的那件事,又如我重新設計logo的一系列行爲,我的脚步還從未停下,只是這一次我決定抛開過去的一切,去追尋初心了。

不久的將來,你們會看到的是不再是像上一次一樣不成功的改革,而是完全繼承原初精神的,真正的涅槃。

Categories
All 評測

Google Earth Studio試用體驗

前天終於收到了 Google Earth Studio的邀請郵件,雖然很多一個月前就受到邀請的大佬們已經傳過很多視頻了,但自己親自體驗一下還是必須的。

直接基於Chrome運行,低起手,十分方便,只是最開始時忘記打開Hardware Acceleration了,還一度以爲是網慢沒加載出來……

自己搭載的影音工具沒有使用,不過渲染之後導出的文件是每一幀的JEPG和記錄3D路徑的esp文件,之後匯入AE就大功告成了,以下是我以學校為中心做的一個簡單的Spiral(官方所給的四種Quick Start之一):

基本上是基於之前谷歌地球3D城市建模實現的,所以可以看到距離拉太近了就有很多瑕疵了,還是沒辦法和官方Demo宣傳的效果比較,并且如果轉向大陸城市就沒得東西可看了,不過對於我這個當初被取代無人機的宣傳進入的娛樂用戶,已經非常滿足了,不過官方所給的應用範圍并沒包含影視製作,不必揪著這一點不放。有什麽新玩法,歡迎大家去擴展。

這個項目我也是期待已久,現在終於如願,完全值得大家一試。

Categories
All 杂文

「反韓憤青」重新審視了K-pop

我也許不算是一名典型的「反韓憤青」。

但我一定和網上那些不屑於韓劇,幾乎沒看過韓國電影,從來不聽韓語歌,常常發表諸如「中日友好靠韓國」言論,一提起韓國就露出鄙夷眼神的人,是一丘之貉。

我不玩電競游戲,對韓國比較出名的電競圈也是一無所知。甚至我在電子產品界也很討厭韓國產品,是屬於常把三喪挂在嘴邊的三星黑。

不過自打「我佛了」(我是真的佛了)以後,心態變得平靜了,也對這些無聊的紛爭失去了興趣,於是好多東西有了新的認知。就像以前我常諷刺無腦反日的所説一樣,這種人送他們兩張往返日本的機票,樂得屁顛屁顛就去旅游了。現在告訴我韓國有什麽活動,我是很樂意去的。

即使這麽説,現狀依舊是並沒受過韓國文化輸出的輻射的我,對韓國的認識是非常淺的。我在以前曾告訴過別人我最喜歡的韓國人是ESTi,小時候最喜歡的網游就是A社的Latale,ESTi是主要作曲人,他的作品至今還常常被我拿來回味。推特和ins上我唯一關注的韓國人是yurisa,畢竟美少女是不分國界的啊!偶爾會在油管聽一聽J.Fla的翻唱歌曲。以上大概就是我第一時刻能想到的稍微與K-pop有一點點關係的韓國人的全部印象。

説起來有好幾個星期Orikon上的第一位都是Twice,防彈少年團也經常出現在榜單上。不過一般我也就附和一下評論中的「抗韓失敗」,然後選擇性地略過這些歌。這幾天突然又重新對周子瑜產生了興趣, 畢竟美少女是不分國界的啊! 就想著去聽一聽Twice的歌,於是連續播放了二十幾個MV。另外是朋友推薦的(G)I-DLE和IU,各看了十來部MV。這就是進來幾天的主要瀏覽内容了,量肯定不夠,不過還是説説基本看法。因爲本來是pop,不會有很多嚴格的標準,所以我基本上會去拿他們同jpop或者cpop做個對比,而不是下主觀斷言。

常有人以韓國人長得都一樣這一點來黑韓國的整容,不過十幾部MV看下來給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我真的臉盲了……看了十幾部還是分不清誰是誰,有點區別又説不出來,也許是有看得不夠多的原因,但對比之下,還是沒有像日團一樣有極高辨識度,飛鳥白石我都是第一遍看了就沒忘過,但在韓團缺乏這樣的辨識度。整容整成一樣肯定是無稽之談,不過個人認爲韓團妝容風格是趨於一致性的,這姑且是原因之一。 説到長相,由此衍生的一個很重要的點是,高顔值催生了大量的顔粉,有些低素質的顔粉的行爲恰恰是把kpop名聲搞壞或者是令我生厭的原因所在。而單單對這些狂熱顔粉,也沒辦法繼續過渡到下文,很帥,很帥,我承認,大家散了吧。

MV本身的拍攝質量不得不説非常好,電影級別的製作名不虛傳,也與韓國本身作爲一個新晉先進囯的消費市場水平吻合。不過敘事的MV似乎比較少,我瀏覽量有偏差,這只是大體感受。但好的MV理應配合一個好的故事并且切合音樂,否則有點花瓶之意,我見到的少有的幾步敘事MV還是符合我的標準,算得上優秀作品。

再者抛開敘事,談談主流的舞蹈内容。我以前認爲kpop的舞蹈充滿性暗示,是很不願意去看的。後來看有人把韓國mv中的舞蹈稱之爲性感舞蹈,我也使用這個比較中性的名詞。就功底來説動作是很有力的,團隊協調規整,沒得可黑。而所謂賣肉在近幾年中也有所改變,我沒去瞭解也自然美跟上時代,只能説明或多或少存在過。而性感舞蹈這詞的運用的目的,更像是爲了强調在氣質和舞臺效果等方面的體現,這從字面上就跟純屬搔首弄姿和以穿得少吸引眼球的做法劃開界限。而舞臺效果恰恰是kpop粉絲很看重的一點(聼朋友提到,補充於此),追演唱會的粉絲很大一部分就是爲了這個舞臺效果,很多時候韓舞的魅力能夠體現在一個細微動作上,這樣一來也可以解釋上一段MV的部分問題。

歌詞和日語歌也非常喜歡夾雜英文,那一瞬間覺得kpop是有再走jpop老路的意思,即使我的根據就這麽奇怪和跳躍。詞的内容的話,並不懂韓語,單看譯詞是比較直白簡單的,并且經常拼凑一些無意義的音節,以達成節奏感和連貫性。另外好多韓團都會去唱日語歌也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説起來曾經還有老哥教我哼過幾句東方神起的《 どうして君を好きになってしまったんだろう? 》。有深度的詞自然是有的,我也去簡單查閲了一下,但不可否認口水歌確實是一個較爲汎濫的現象。這可能是一個快餐文化的符號,我不針對快餐文化,但我對其的態度在很久以前談快餐游戲時就已經講過了。

曲都話不多說,一是才疏學淺不談論曲這一塊,二是kpop就是韓國流行歌曲之意,單單以kpop這麽一個個詞劃分出一個風格過於偏頗,并不客觀。之所以前面能劃分出來談,是因爲前面各種東西確實都和國家、民族的文化,乃至於政策、意識形態都有關係。但曲都是有優有劣,風格各異。kpop總體而言直觀聼感還是蠻不錯的,亦契合作爲pop的作曲模式,加上韓國本身經濟發展的硬事實,kpop現狀即是輸出的很成功。

至於男團,男團我還是欣賞不來……韓劇的幾個著名演員還是蠻標緻的,老一點像前文提到的東方神起這樣的也不錯。但現在的男團怎麽非得搞成花花綠綠的……花花綠綠也不是重點,視覺系最早就是日本搞出來的,比這個還過分很多,但搭配上的社會或者狂野的氣質倒是很匹配,但配合韓團這種較爲陰柔的風格就有很奇怪的觀感了……如果你要探究人類的審美是否有共性這個topic的話,相信二十篇此文的篇幅都不夠,但我就是欣賞不來……當然,僅僅是造型上,有關舞蹈和歌曲的方面與前文大同小異。

重新審視之後總而言之,K-pop有其自己的特色和受衆,也將繼續發展下去,不過終究還是不對我的胃口。

Categories
All 杂文

仗劍江湖夢已遠

想起數日前有朋友突然提起了《古劍三》,鑒於他是一個從未玩過相關題材的人,加之自己是個從小玩到大的仙劍玩家,先入爲主的把一些對古劍的成見帶了進來,於是并沒有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之後刷到幾個游戲UP紛紛推薦了古劍三,才發現此作口碑確實非常好,瞬間萌生了我要體驗這款游戲的想法。

那瞬間讓我重新湧現出的興趣,不僅是古劍三,更是那個仗劍江湖的夢。古劍三還沒來得及推,不過趁著這幾日才開學空閑時間較多,把Steam中本只用作收藏的仙劍四重新推了一遍。

初入標題頁面,伴隨著響起了駱集益先生的《回夢游仙》,直入靈魂的凄婉旋律,直接在那一瞬間令我冒出一身鷄皮疙瘩。 進入新的故事,動作生澀建模也算不上很佳的CG,一點一點地將我的記憶碎片拼凑起來,突然想起XXX是怎麽回事,倒是頗有自己在給自己劇透的奇妙感受。再至黃山青鸞峰上,奏起的是那首浮于凡世,休閑自在的《清平樂》。眺望雲海中諸峰的壯麗感,野人在小木屋中拿起望舒準備去捕獵野豬,石沉溪洞,洞悉塵世……每個熟悉的場景都從記憶之海被挖掘了出來。除了「情懷」以外,另外一個體驗上的直觀感受是畫面很老了,而在我童年記憶中這部作品是畫面很精美的,產生了那麽一刹那的反差感,隨後才意識到,2007年已經是十二年前了,仗劍江湖的夢真的很遠了……

百年之後,已成劍仙的紫英對來到人間的夢璃説完「無所謂好或不好,人生一場虛空大夢,韶華白首,不過轉瞬。惟有天道恆在,往復循環,不曾更改。」一席話後回到劍冢,夢璃轉身向小木屋,門外是「愛妻韓菱紗之墓」和那座引發無數討論的仙迷未解之謎的空墓,雙目失明的天河此時推開房門,鏡頭最終定格在了那幅秈米界的「世界名畫」。 劇情回憶便到此段落。

説起來我中學時代最早寫的一些雜文,内容便是考究仙劍文化的,想來無非是拼凑一些材料而得,如今尚且是三脚貓功夫,此處便不拿當年陋作貽笑大方。年輕的我,從仙三的渝州城,九龍坡大渡口,能看見家鄉的影子;仙四從黃山到淮南王,會讓我想起安徽的親人;又從每部中主角團取名的規則學習了不少,乃至於之後自己創作網絡小説娛樂時,效仿這種方式以花名「凌霄」命名主角……各式各樣的因素讓我對仙劍文化如此熱愛。在那個電子版游戲不那麽普及,父母更是視電子游戲為洪水猛獸的年代,我收到的一份游戲禮物是我姐姐送給我的仙五柔情版。由此種種可窺見仙劍對我的少年時代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也遠高過其他同類作品,包括大宇雙劍的另一劍《軒轅劍》系列,和二者共享國產三劍美譽的《劍俠奇緣》以及本篇抛磚引玉的《古劍奇譚》。

不知何時起,游戲玩家界出現一種論調叫「國產來來去去都是武(仙)俠題材,無聊死了」,甚至還逐漸占據了主流位置。 雖然不得不承認一些國產作品確實不上心,但看到這種觀點時還是很氣憤,總想以「國外也來來去去就是中世紀劍與魔法的題材」懟回去,告訴他們這是根屬於製作人的問題,不根屬於題材本身,倘若哪家大廠能把東方元素做到如此地步,怕是會被捧到天上去。所以古劍三能成功,其實是爲我們爭了一口氣。

高中時在手機下了一個移植魔改版的仙一,抽空推自力更生購買的仙六(然而又口碑爆炸了),其實今日回顧仙四也只是一個偶然,卻花了大筆墨去渲染一種情懷,我們常被一些不懷好意的人諷刺為「情懷玩家」,那又怎樣呢?這江湖中的一山一水,一詞一賦,怎不是我的情懷? 可惜性能測試員們不能感受到,反而大張其詞,魯迅先生曾寫道「人的悲歡并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此處看來也是所言極是。

歸根結底我還是算新一輩的人了,情懷中的江湖一定要帶有御劍江湖這樣的仙氣,即是所謂仙俠題材。市面不妨有《俠客風雲傳》這樣更純粹的武俠題材,我始終認爲,不過元素怎樣去刪增,這終究是一個江湖,沒太多本質區別。(所以被人地圖炮的時候也是一起被噴) 講到這兩者,不由得想到當時香港的武俠輸出曾帶給了父輩人一個難忘的青春,正如仙俠作品于我。而兩個月前,締造這個江湖的祖師爺之一的金庸先生離去了,少一點仙氣的老江湖,似乎也在另一個時代背景中凋零,亦如我遠去的江湖夢。

仗劍江湖夢已遠,持卷紅塵路舊旋。

Categories
All Ingress

12月INGRESS戰報

本打算擬「年終總結」這樣一個標題,不過恰巧今天北藍發了一篇年終盤點,把今年發生過的各個大小事件涵蓋的很到位,便不在此纍述。本系列還是繼續以我的視角出發,講講這個月自己的游戲經歷。

之前已經提到了猩猩將從本月開始實裝IFS的牌子,於是澳門搶到頭香,舉辦了第一次澳門IFS,為12月的游戲歷程拉開了序幕。以下pyq為原文:

#IngressFS

第一次參加IFS也是澳門第一次舉辦,在本月後可以開牌子了大家興趣高漲(不是 checkin 的時候正好被Hilda姐拍到233

活動media和動畫看得好爽的restocking portal

此次小小的戰利品

以及因為沉迷pkm go和大佬trade而錯過的大合照 這應該也是我今年最後一場活動了,這次IFS也算為我ingress career第一年畫上句號,2019再見~(18的卡發不完了!

之後幾天就進入考試周了,并沒有什麽好説的。不過由於和某pkmg大佬在社群日IFS上一直trade鐵啞鈴,并在過程中不斷加深對pkmg的認知,導致我對pkmg的興趣大增,不過pkmg戰報是不會有的,畢竟和當初我想寫ingress戰報有本質上的不同,以後最大的可能是什麽戰報都沒有了

15日一考完,當晚就乘上廣州到海口的火車溜了,好久沒坐過這樣的通宵硬座,屎蛋差點沒趕上火車233

16日和在海口的閨蜜逛了逛街,隨意v/c了一些沿路po,晚上在海大完成了一套任務。次日和屎蛋在萬綠園做任務時,一位海口藍軍艾特了我,邀我一起去打raid……最後陰差陽錯地給十幾個小精靈玩家發了卡。當晚隨巴士前往儋州,驚嘆儋州po密度能趕上海口了,並收到了儋州唯一藍軍的歡迎。

海南整體玩家的數量都談不上多,最後去三亞游玩的時候,艾特一位出log的綠軍詢問一下某些情況,結果被告知他是俄羅斯的游客,説起來三亞確實到處都是俄國人。最後我在三亞面到的唯一玩家,是位俄羅斯游客(

短暫的海南之旅結束之後就回到了重慶,我家附近總算是過了兩個簽到po,可不能把簽到給斷了,再冷的天都得出去!

之後某天Winnie姐和一位港藍來重慶旅游,以一個極不靠譜的向導身份同他們約飯,還和一位之前沒見過的重藍yoko約到了同一家店2333。後來叔叔作爲靠譜的向導身份帶我們去長嘉匯喝手工啤酒,説起來商場修好之後我還沒去過彈子石方向,我向Winnie姐調侃的便是,我也是來旅游的。喝完酒之後去吃了網路上爆紅的「鬼包子」,它其實只是一家路邊攤,因只在晚上十點之後營業而得名,外地人都有聽説過這家店,而我當時並不知道,我果然不懂主城Orz……鄉下人,鄉下人。

之後幾天便是冷到不想出門,勉强簽個到的日子了,除了環綫開通那天,去嘗鮮看看現在到沙坪壩有多快,并在重大隨便轉轉做了兩排拼圖外,沒有再做其他什麽事情。那麽伴隨聖誕的斑斕,意外的飛雪和新年的鐘聲,2018年就正式結束了。于我本人而言還是有很大意義,也邁出了新的幾步,希望2019有更加精彩的故事(只是本系列我應該不會再月更了233

Categories
All 根本沒考究那是科普吧(

威妥瑪拼音淺探

香港XMA的AAP上,給一位歐洲友軍遞上我的Biocard時發生了一件小故事。我的卡上第一句寫有Macau/Chungking的字樣,Macau自然知名度高也緊鄰香港,大家都知道是哪,沒人提出過疑惑,不過他皺了皺眉,問我Chungking是Chungking Mansions嗎?

一時不知道怎麽回答,就告訴他寫成漢字是一個東西,Chungking Mansions雖然和重慶城市沒什麽關係,但是借用了他這個地名,和XX路一個道理……看他還是似懂非懂,索性把Chongqing維基詞條的第一句話給他展示了:Chongqing, formerly romanized as Chungking. (説起來在更深的交流出他完全不理解詞條中municipality指代的是直轄市這個意思,考證一下直轄市最早是誰翻譯成municipality也許挺有意思的2333

formerly romanized,曾經的一套羅馬拼音方案,即是今天我想講的威妥瑪拼音。當時聊天時沒想到從拼音方案這個角度去解釋,不過凴我的三脚貓英語功夫,怕是會越講越複雜。以前僅僅知道威妥瑪這套方案,沒有細究,强行硬套在Biocard上面,真正被問及時反而尷尬了。

威妥瑪拼音下的重慶更準確地說應該拼為Chung-chʻing,當年由於發電報時的一些限制,簡化掉了附加符號和音調號,最後而成的「Chungking」嚴格上稱之爲郵政式拼音(見Chongqing Note1)。郵政式拼音有許多調整,除了上面講到的簡化一些符號外,還包括一些其他規則。比如應用在Chungking這個詞上一條規則,視尖團音的差別,將Chi、ch’i、hsi以tsi、tsi、si 或 ki、ki、hi表示。

聯合國於1977年起正式改用漢語拼音拼寫中國大陸地名,但即使如此一些歷史上極具影響力的名詞還是保留到了今天,在IATA代碼中,重慶江北國際機場用CKG表示,顯然是沿用了Chungking,同理還有首都機場PEK沿用Peking等等。又如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過去的一些中文名詞音譯如功夫(Kungfu),太極(Taichi)等等例子,處處還存留著威妥瑪的影子。

雖然大陸已經變更了方案很多年,但臺灣基本上保留了威妥瑪拼音方案的譯名,如臺北(Taipei),高雄(Kaohsiung),臺中(Taichung)皆是官方沿用至今,臺灣的許多人名也是以威妥瑪為標準,比如蔡英文(Tsai Ing-wen),不過臺灣近年來的政策也慢慢開始往漢語拼音靠攏了。另外港澳這邊的譯名有些許差異,威妥瑪拼音本質上是拼寫官話的拼音系統,例如廣州作Canton本是源自粵語,且Canton當時已經聲名遠揚,便保留了下來,可以把這類視作粵式的郵政式拼音。值得一提的是直至今天港府的粵拼方案也是和粵式的郵政式拼音大體相同的。

臺灣選擇側重向漢語拼音,亦存在一定考量。最著名的莫過於「常凱申」誤譯事件,中國大陸清華大學歷史系副主任王奇所著的《中俄國界東段學術史研究:中國、俄國、西方學者視野中的中俄國界東段問題》一書第三章中,將蔣介石(Chiang Kai-shek)錯譯為了「常凱申」。不過明顯可以拼出Chiang Kai-shek取自粵語的發音,問題應該出在應用不廣汎身上而不是威妥瑪拼音的本身。漢語拼音影響力日趨强大,本著統一標準的原則去改用漢語拼音也是可以理解的。

那威妥瑪拼音本身是否存在一定問題?有的。畢竟威妥瑪拼音最早是由西方人創建並使用的,很多地方并不符合漢語規則,對國人而言則是缺點了。往俗了說,這更想是西方人當年的一套拼讀方案,和我們拿諧音去讀外語本質無差,只是更科學更系統。摘錄幾條明顯的不足之處,例如ㄩㄥ記為iung,與聽感有較大差別,漢語拼音改用iong,較為接近聽感。同理ㄨㄥ記為ung較之ong聼感欠佳。威妥瑪拼音沿用拉丁語的習慣,使用ʻ符號來表示送氣清音(pʻ, tʻ, kʻ, chʻ, tsʻ),後在在資訊傳遞的過程中把ʻ符號常被省略掉了,造成混淆。且北京官話中沒有濁音,b, d, g等濁音字母在這種情況下就被浪費掉了(g只用於ng韻尾)。此外,英語中的清音多送氣,濁音濁化不明顯,聽感上與北京官話的送氣清音和不送氣清音類似。另外還有一些發展到今天的技術上的問題,威妥瑪拼音如果要在電腦上做成輸入法是很不方便,設計時必然要考慮諸如對濁音的優化,其實優化到最後幾乎是再現了一次漢語拼音的發展過程,著實有趣,所以也不能苛求一種老方案。

事實上對於威妥瑪創造之初本意的受衆而言亦存在一些不足。威妥瑪拼音使用hs來記錄/ɕ/,而漢語拼音用x來記錄/ɕ/,衆所周知x和j、q一樣,是最讓外國人摸不到頭腦的發音之一,常見於一些拼讀中國人名的笑話中。對於英語母語的人來講,威妥瑪確實有利於幫助他們找到更爲準確的發音,但在一些如威妥瑪拼音hs的處理上,也無法解決天生發音上問題,無論如何標注都不能正確發音,説到底拼音方案只是一套符號。只是在這個例子中,漢語拼音能夠在重码率這一點略勝一籌。發音規則也是人賦予的,跟字符本身無關,漢語拼音也絕不是最優方案,但在上述這些點上處理的確實不錯。

依據以上的觀點,做一些轉變是可取,但一鍋端就沒必要了,威妥瑪拼音并不是一件錯誤的東西。沉澱了百載風雲,他更重要的是文化意義,是提起Peking時,能立馬想到金牆銀壁紫鑾殿,琉璃結草玉浮煙的紫禁城,而不是望京SOHO。加之一些自己政治上的主觀原因,我還是偏愛那座在持續六年半轟炸中屹立不倒的民國陪都Chungking。

Categories
All Ingress

11月INGRESS戰報

不知何時學校的石獅子研究學會成立了。

於是月初參加大灣區學習活動時,組成了五人中山夜刷小組,除了帶萌新升級以外,我的UPV終於刷上了6K,猶記得5K達成的地點還是在廣島,愈發覺得UPV黑牌是個難以達成的目標了。次日,即11月3日,成功晉級為L14特工。

接下來的幾天就略顯平淡了,爲了囤積XMA的物資,一個八炸八US都有用掉,過著慢慢和綠軍磨的日常。不過有了新人,我倒是充當了導師的職能,這個月大多數時間都是在指導萌新。

就這樣過了十天,在十四號晚上,突然收到問候消息,發現來源於兩個離我不遠的友軍,遂去見了面。兩位是新加坡的友軍,準備周末參加香港XMA,先在澳門玩上幾天,給了我的biocard後,作爲回贈,新加坡swag喜加一。當時他們正好在做一套我曾經做過的拼圖,我便充當向導陪他們走了一半的任務。此時11月已經過半,重頭戯香港XMA即將來到。

窮學生的我反正沒有參加stealth這種大佬活動也離香港不遠,爲了省一晚住宿費決定17日早上再過去,16晚去塔石轉了一圈把物資屯到了爆倉。

17日乘船去香港,上環碼頭離簽到點并不遠。十點出頭到達中環海濱公園簽到,看見了會場的Prime海報,各種設施的佈置,讓我有了這才是大活動的感覺(。隨後碰見了老哥,一起去找PAC合影并且拿到了PAC的簽名卡。這是萌新并且不懂劇情的我第一次見到NPC。

簽到完之後便去旺角就位,成功會面了隊長chunkee以及澳門和長沙灣的隊友。

一點大戰正式打響。

只草草看過了介紹圖,錯過陣營直播,不太認識大戰po下面的標識所代表的意思的我聽從隊長指揮就好了。第一次感覺到炸po如此艱難,即使五六個隊友同時放xmp,上百8xmp扔了出去,對方陣營的po似乎紋絲不動。也難怪,畢竟他們在不斷補A盾,更有全國的充電組在源源不斷地充電。最初的時候我從我所在的場地附近的情況看來局勢并不樂觀,雖然半年前就有大佬奶這場XMA我們已經贏了,開戰前也是不斷地奶,可要是真奶死咋辦……

果然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從第二個check point開始我們的優勢明顯體現出來了,也成功地轉攻為守,此時做的就從一泄百炸轉換爲了不停的補盾補脚充電,算下來整場XMA中A盾是消耗最多的東西。

也不知是不是第一次XMA不給萌新安排重要的任務,後半段時間一直在一個小社區公園的戰區守著,之前看規則還有link等比分,看來是安排給其他大佬做了,這樣算下來我這次大戰的活動範圍並不大。

四點,大戰結束,我們贏了!

合照留戀之後,隊長發給了每位隊員之前承諾的AR報名成功後ID定制卡。然後有幾名隊友有事提前離開,其餘的隊友吃個下午茶小憩一會兒,準備前往會場參加AP。

會場上自然是見到了蠻多大佬,還有猩猩的社區經理,算是開了開眼界了。例行介紹和看不懂的劇情完成之後,作爲現場的福利竟然是公佈Netflix還未上架的英配版Ingress Animation。

看完第一集之後還繼續播放了第二集(到底放了多少沒人知道),不過既然隊長在召喚前往AAP吃晚飯,那就先溜了溜了。

原本沒有報名AAP的我打算在聚餐地點附近隨便吃點什麽然後等Gary一起夜刷MD,後來發現失策,最後一直等到賓客來齊,選擇了補票上車……不過會場上分配給我的AAP手環倒是成爲了我的幸運道具,在後面的抽獎環節竟然中了兩次獎,第二次中獎的時候我都懵了,竟一時沒有反應過來……嗯,隨機數是個好東西。和北美友軍聊了許久,會場上亦發生了「XM爆發」這樣的事件,總之是熱鬧而又歡樂了。

考慮到待會兒會去長沙灣指揮部休息一會,這次夜刷是和Gary以及兩個長沙灣隊友一起的,從尖沙咀開始。説起來倒是出師不利,第一個任務就因爲海港城打烊了而摸不到,不過好在通過進入停車場的方式完成了任務。

之後也有兩位港藍友軍和我們在海名軒碰頭,隊伍壯大到了六人,開啓了Uber六人座cargress模式。夜晚的舊啓德機場是個超級美的地方,啓德倒是一直想來看看的,不過交通不太方便來了這麽多次香港都沒有去成,這次竟然靠MD如願了,不過也正式因爲交通問題這個任務勸退了不少agent。

當晚最後一個任務在鯉魚門,穿過舊石板路和老民居,這種老香港的味道真的不錯,香港不僅僅是維港旁的高樓大廈,這種香港也是別有一番風味。鯉魚門的燈塔稱不上宏偉,但那絲燈光卻意外地有穿透性,不能照亮維港,但著實深入人心,記憶深刻,所以前面都是hack no key省倉庫,這兒特地hack了key留作紀念。不過更記憶深刻的是這有個道館,隊友們竟然玩上了pkm go……打開我鹹魚許久的pkm go等待隊友再出發。

出鯉魚門時正好攔住了一輛小巴,有些破舊,11元,只能付現金。當時給了我一種似乎在老港片中見過的既視感,鯉魚門的見聞花這麽多篇幅,因爲是的的確確讓我體驗到了香港記憶,比我以往來過的數次都更有味道。

每次夜刷時公園都還有人在散步,有情侶在卿卿我我,還有半夜兩三點開著許多不打烊的店鋪且坐滿吃飯閑聊的人。香港總給我一種很多人都不睡覺的感覺,這三點半的夜巴竟然也坐滿了人。夜巴不久就抵達了旺角,一下車還給了我一個意外驚喜是落車點在宏發燒臘的招牌下,正是Ingress Animation的ED中香港的取景之一,拍了一張照片之後假裝聖地巡禮了一波。

大概已是接近四點半的樣子,進了一家店吃早茶??應該算是早茶了吧,似乎還有一頓專門的茶是指代這個時間點的。小吃一碗河粉填了肚子之後,夜刷團便解散了。

早上十點鍾起來,開始了自己的單刷行程,維港以北最難的幾個已經完成,剩下的就在港島一條綫,要輕鬆許多。先是西九龍的兩個,在這兒碰到了澳門新人Prainy,之後在西九龍海濱公園碰到了一隊北美綠軍,交換了biocard。隨後就過海前往堅尼地城,一路往東就能收工了。

途徑中環會場時順便checkout了,當時的任務完成數是13個,嚴格説起來并沒有制霸成功(沒人帶我了嚶嚶嚶。然後在會場逗留了許久,開始例行的愉快換卡過程,收穫頗豐。

和一位加拿大友軍從會場走到了金紫荊廣場告別之後,僅剩三個任務,又接著走向銅鑼灣,此時已經覺得腿快斷了。最後兩個西灣河的任務,并沒有很特別的經歷,不過但是休息了很久很久。回程買的港珠澳大橋車票想體驗一下,就直接乘港鐵前往東涌了,起床自此還沒吃過飯,瀕臨崩潰……在太古站上車的時候碰巧遇見Gary和長沙灣隊友出站來做最後兩個,這場相遇後香港XMA就算正式結束了。回程很累,直接睡着了,回到學校九點多,點了份外賣。

再往後幾天便是雙倍時間了,雖然嚴格上香港XMA就已經開始了,看log就能發現好多老鹹魚也紛紛趁周年雙倍再度出現。意外的是許多澳門綠軍不知爲何竟然轉藍了,澳門在這幾天藍了不少,實際上對我們練級并不太友好,果然是友軍成爲敵軍的時候

最後趕在周年發牌前肝到了15級,與此同時充電也突破2500w大關,成功收穫白金牌和黑牌各一枚。

説説IFS的話題,在公佈IFS從12月之後會發放牌子的新聞之後,大家異常興奮,官網直接出現了十一場大陸的IFS,我也打算去最近的深圳IFS開一下牌子。不過因爲某些原因,大陸IFS被全部下架,也成爲了一個熱議話題。

東邊不亮西邊亮,澳門地位特殊,加上已經有一年沒有舉辦過活動,申辦了12月的IFS。雖然IFS在過去向來被認爲是小活動,不過還是蠻期待的,那就12月再見了,届時又是一年時光過去了。

Categories
All Ingress

10月INGRESS戰報

平平淡淡的九月,在每日幾近無聊的機械操作中升了13級,翻了翻聊天記錄還把Recon牌開了,除此之外沒有什麽印象深刻或值得寫一寫的事情了,果然快涼了。

時間很快就跳到了國慶前一個周五。

我在圓明新園UPC的時候,突然在群裏捕捉到零零散散的開飯信息,遂追問細節。原本只是兩位藍莓大佬在相約,從紐約回來的書生見機會難得又是好久未聚,就加入了她們的開飯隊伍。於是打了聲招呼,我也興致勃勃地跑了過去。飯店時robotpapa和司令相繼來到,竟組成了一隻小具規模的開飯隊伍。

正是這個契機,司令告訴我月中有行動,問我有沒有意願參加。當年就被鴿過一次ops的我怎麽能放棄這個機會呢?果斷答應!

次日趁假期上佛山轉了轉,UPC了一下祖廟附近的核心區域,由於還是工作日,大佬都很忙,並沒有約到飯,晚上就選擇回廣州了。

國慶當天是CICF一日目,跑到琶洲去看展,畢竟也是見過東京展子的場面的人了,幾乎快對這種年輕人的活動沒多大興趣,都怪FF14發公告要參展把我騙去的!和某不常用TG的廣藍大佬在展子上錯過了,第一次覺得TG也不是那麽靠譜,果然用戶最重要……

散場之後想起了上次來省城沒面基的遺憾,聯係了大學城的Jason,所幸他還沒有回家,大學城半小時極限開飯成功。另外還有一個參與者是早在我去年12月來廣州大學城時就知道的AprilDEF大佬,出現在這個系列文章之前的大佬(逃。我一直把自己視爲四月入坑,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第一次參加MD之後我清楚的知道這款游戲的「社交」功能體現出來了,也正是加入了各種玩家社群,才開始活躍起來。反觀去年的情況,和拉我入坑的老哥做完檸檬茶的任務之後,我似乎就再沒打開過游戲,大冬天的待在家中取暖不好嗎。而和AprilDEF搭話,是通過一個詭異的TG群,而不是玩家社群……

引申到此,由於放假好多學生都回家了,組成的是一支似曾相識的三人小隊。不過經他們在comm中口戰一番之後,約來了兩個綠軍,完成合影:

在我鹹魚了幾天後,並準備繼續鹹魚下去的時候。突然猩猩發佈一個TokyoDarkXM的活動,全球各地出現DarkXM能量塔,請各位特工獲取情報傳送到東京友軍手裏。出現的地點為曾經舉辦過XMA的地方,這時内地畫風大概就是:

好了好了,大家先散了吧。

偏偏就在這時我突然被欽定……新葡京附近有兩個目標門泉,離我最近。於是乎當天下課之後去新葡京把兩個Media都搞到手了,並通過在臺南的友軍大D順利轉交到東京友軍手上。最後的戰績是澳門四份情報,藍軍獲得了兩份。

補一個小插曲,幾天後發現我們學校出現一名新人,機不可失,馬上拉攏!之後在閑聊過程中竟然發現是我同學……怎麽説呢,恭喜澳門藍莓喜加一。

月中最萬衆矚目的一件事,就是十月新番INGRESS ANIMATION,終於上映了。遺憾Netflix沒錢續費(哪有時間看Netflix啊!這價格明顯客戶群體是一個家庭,對不起又拖後腿了),感謝武藍各位大佬辛苦製作字幕並發表在B站上面。

劇情的槽點太多了,就不放在「戰報」中來浪費篇幅了2333

説起「戰報」這個詞,用了小半年,該系列真正能稱得上戰報的部分來了——

開篇就埋下的伏筆,司令之後聯係了我,要在20號全球MU比分大戰這個活動中,搞一波蓋中珠澳的大事情!真·戰報在這,以下寫寫本人視角。

20號大清早七點就起床,完成必要工作之後出關,八點二十在拱北口岸外面會面了同從澳門出發的藍莓大佬Aiirooox,之後在城軌站旁會面Zack和AshleySo,交換完物資和key過後,Zack開車帶我們前往中山市區。

RESWUE這個工具也是第一次用上,期間詢問了好幾次用法,按照上面的安排,我在九點半左右在電子科大中山學院落車部署。鑒於是最外面一層,要先等其他人的操作完成之後才能行動。

大概是因爲計分點快到了的原因,原定為第一輪的我改成了第二輪,又等了差不多半個小時。

所以,我的視角其實真的超級無聊……我大概在中山學院外面閑逛了三小時……一個人……更多細節請移步上方真戰報,雖然期間還有小學妹給我發傳單

十二點半左右,終於輪到我上場了,此時已是最後一層的表演,盡情收MU吧。完成任務的各位已經商討起了在哪兒開飯,而我還在一路向北。

終於一點五十左右,隨著我的最後一個field建成,本次行動完美結束(好像并不完美,被友軍蜜汁祝福,最大的一個field被擋住了,結果中的最大一個其實只是倒數第三個……)

然後趕去假日廣場開飯,接近兩點半才到(畢竟三點鐘的時候服務員告訴我們打烊了……),其實大家差不多都已經吃完了,感覺自己是有丶慘的。隨後就是小換兩張卡,上薯條摸爆的開飯日常。

飯後Zack再車原班人馬回珠海,這次中珠澳的ops是真正拉下帷幕了。

當晚實戰中心的簡報已經發佈了:

2018 年10 月20日 早上10點30分,在澳門, 珠海聯合行動中,共出動19位精英Agent成功覆蓋澳門珠海形成大型藍field,兩輪分別蓋場31+46共77層,單層最大1,706,840MUs,共控制約1.2億MUs(保守數據),並為特工送出5塊黑牌。辛苦各位!

看見這條廣播之後,遠在廣州的Jason當時PM我說,我多年夢想終於實現了233。藍到路都看不見的澳門,確確實實是第一次見。

MU比分并沒有結束,當晚和許多沒有ops的特工一起,在intel上看通宵奮戰的大佬們的直播。

重藍爲了紀念已故友軍夜光,也借此活動完成了他生前沒有完成的field計劃,在comm中看見滿滿的「Eternal Light in Your NIGHT」,著實也是一件令人感動的事情。

此外還有武藍的一百二十多層,廣佛,惠州河源,粵東,昆緬,上海,以及field大到恐怖的北藍等等諸多的ops……

最終全球一共貢獻了68億MU,其中大陸地區藍軍為活動貢獻了60億MU。全國藍軍一致出動,感覺比之前任何時候都熱血。

玩出這種感覺倒還真的蠻少見的,那就看看下月的XMA體驗如何了!

Categories
All 杂文

Alicization Revisiting

看完亞次圓對Alicization第一話的點評之後,不由得發自内心的說,這著實講出了我的心聲,最前面一段文字,就引述所有亞次圓講過的東西吧,假裝已經寫在這兒了吧,視頻中沒有任何一句話和我想説的相悖。

很久沒有關注圈内的事情,但之前還是有曾聽聞AlicizationTV化這件事,只是沒有跟蹤動態,也沒守著等待十月新番。前幾天也是突然看見舊友分享了第一話,才突然想起這件事。之後由於看完第一話後過於激動,就把Alicization的小說翻出來再看一遍,目前進度是Dividing。

猶想起初中的時候,那個真正「中二」的年代,十分沉迷于輕小説。我對入宅番這個定義一直很模糊,從小就看日本動畫長大,入宅番肯定沒人説哆啦A夢或是數碼寶貝,稍大一點跟著姐姐們看的一些東西也不能稱之爲入宅番,甚至還直接把諸多美漫國漫排除在外,確實很符合中國「宅」圈的氛圍。這樣一考量,最符合中國「宅」圈的入宅番,説成是刀劍神域也沒有大錯。

不過讓我回答入輕小説坑的是哪一本書,那將會準確無誤地回答——

是《刀劍神域》。

畢竟輕小説的定義要明朗許多。

繼續回想那個真正中二的年代,UW篇的的確確是我當年最喜歡的一部分,甚至超過了本篇,這個喜歡的源頭説起來不是藝術成就,而是簡簡單單的愛麗絲這個名字,于文中很重要,于我也很重要,只不過我的愛麗絲是Iris而不是Alice,真是一個有趣的烏龍。言歸正傳,那也是習慣在課本上亂塗亂畫的年代,總是會在一兩本作業冊的扉頁寫上「Alicization」,雖然意義不明,吃瓜的女同學還問我這是什麽意思。當時進入ALO、GGO劇情的時候,許多人發表觀點稱SAO中都沒有SAO了,真正的SAO已經完結。我也默默認同這個觀點,如今從稍微更有分析性的頭腦審視一遍,這幾部分在劇情設置上確實沒有很大亮點,會讓人覺得重複性有點大。但UW不一樣,她在當年就讓中二的我眼前一亮,雖然完全不可能基於劇作理論的層次去分析,但是我會由衷感嘆「真精彩」。

正如截圖中亞次圓的評價——

「《刀劍神域》集大成之篇章」

刀劍畢竟也是有著這本輕小説真厲害多少連冠的頭銜,記不清也懶得考證了,總之確實很厲害。從這本輕小説真厲害這個排行榜出發,刀劍讓我開始瞭解業界許多東西,開始掉入坑中。且不論内容到底怎麽樣,誠如UP所説,刀劍向來有極好極壞兩個對立的評價。而我對刀劍一直定義為圈内現象級般的作品,小説TV都是現象級的熱門,我在C94會場回憶我對Comic Market的瞭解過程,印象最深刻的竟然是「Asuna一人撐起C86」的年代,真是各種各樣象徵「年代」的頭銜,賦予了刀劍這麽重要的地位,她可以去代表某個年代。

那個時候看的天聞角川的版本,當年的天聞角川以翻譯質量很爛名聲在外,當然近幾年好了很多。所以這次的溫習我選擇了臺灣角川的版本,且不論在當時的翻譯質量更勝一籌,在無法讀懂原著日文的前提下,換一個譯本也會帶來許多不同的驚喜。説起來情節已經忘掉了大半,并且當初實在連載中沒有讀完,自己當初到底讀到哪裏,實際上是沒有印象的。説是溫習,也是預習,愛麗絲的夢,我還未曾走到盡頭。

Alicization第一話的評價很高,但之後會不會出現什麽問題,我並不敢保證。吃瓜群衆到時候也許會笑談XXUP把刀劍奶死了,但對於我們這群人來講,能看到愛麗絲她們動起來了,已經是感動到想哭。不過我也不妄加預測,抛去情懷的東西,第一話的水平真的是很高很高。

在脫宅許久搞不懂年輕人在漫展搞什麽對新番毫無興趣只知道一個ingress而感嘆自己老了的今天,也是再拿著厚厚十幾本輕小説讓我看只覺得痛苦的忙碌而又浮躁的今天,Alicization能喚醒我年少時的感動,去喚醒我自身那顆年少熱血的心,這大概就是我去回憶她的意義所在。

Categories
All 杂文

同質化的最後壁壘

「準備夜刷這套任務,重慶為什麽……沒有共享單車!」

畢竟曾經總部在重慶的悟空單車是全國第一家倒閉的共享單車公司。

「這次聚餐去吃海底撈吧」

嗯?似乎是什麽網紅店,經常聼別人提起,可我以前從來沒吃過。以服務為賣點的店做的很周到是真,不過可能真的不太適合我的口味。加上略貴的價格,那次之後,再遇到海底撈的局我總會再三考慮。

説起來我爲什麽之前沒吃過?搞了半天原來重慶壓根沒有海底撈火鍋這家網紅店。

這是兩件發生在我身邊的兩件事情。

我曾以爲重慶是身陷加拉帕戈斯中央的孤島。

但後來我發現自己是在混淆概念,「加拉帕戈斯現象」是指產品不適應其他市場,一如日本現在的游戲界。重慶以火鍋著稱,但自己沒啥火鍋品牌走出去,只是不會做生意吧?網紅品牌進不來,難道是排外?

畢竟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共享單車的例子是因爲重慶獨特的地形造就的,壓根沒有自行車道,通常市民出行也不會選擇自行車這一方式。而火鍋就更好説了,海底撈對不上無辣不歡的重慶人的口味,在火鍋店遍地開花的重慶也沒有價格上的優勢,僅此而已。

上述問題真正的實質,是重慶在同質化時代的最後一道壁壘。

同質化時代,真的很悲哀。每次出行能帶給我的驚喜越來越少,也正如室友講的一樣,他説去了這麽多城市其實跟太原也差不多。我甚至好多時候會覺得失去了旅游的動力,反正都一樣,有什麽好觀光的呢。

出游只剩下打卡,再也深度體會不了什麽。當年在前往伊爾庫茨克的火車上,一位愛好旅游的天津地理老師對我説,有些地方趁早去,以後可能就變味了。

首先開頭的兩個例子,絕對是我的主觀想法。就口味問題來講,吃麻醬的人可能也會覺得我們吃香油很奇怪,這種生活習慣是底綫,受同質化的影響最小。所以我特地問了同學,有沒有哪些獨有的現象(不是特產這種層次的東西,説起來特產也哪都能買到,無非就是糾結一下正不正宗的問題,正宗的還不一定合你口味),類似共享單車和海底撈的例子,在你們城市的體現。但他沒有回答到很核心的例子,其實心頭倒是暗暗一喜,重慶估計真的有她獨特的地方吧。

曾幾何時,重慶突然變成了網紅城市。

什麽輕軌穿樓啦,什麽上了十層樓還是馬路啦,什麽長江索道啦……刷爆網路。其實來來去去無非就是這幾樣,但這幾樣,真的有特色。

再回顧稍舊以前的事情,上一篇文章提到的山城棒棒軍,「棒棒」也是一個特色職業,劇中還有一個在各大城市中行動的慣偷在重慶被逮捕的橋段來證明它的特色性。雖説該職業如今已經所剩無幾。

平原城市自然不可能出現上述的景觀或事物,不過平原更適合建城,主流城市都是平原城市,一座非主流的山城自然變成SSR了,誰不想長長見識。

山城是少見,由環境衍生出來的吃辣等習慣也是處於少數位置,我們不穿校服不講普通話,連金拱門這樣的全球快餐店(似乎鄉村基這個本土品牌才是最對重慶人胃口的,我的記憶這樣告訴我)會配上獨一無二的辣椒包,這樣的非主流因素融合在一起,似乎處處不同的網紅城市誕生了。

自我意識在膨脹,「與衆不同」是浮躁的現代人想爲自己貼上的標簽。這個問題攤開了講,那就更大了。我自然想發一條「與衆不同」的朋友圈給列表那些「土包子」們,展現自己閲歷豐富,不願意當「土包子」的人便評論到,我也曾去過這兒,旁邊有啥啥,很nice!

俗語便有「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一説,姑且不拿書作爲對比對象,但出行本是以增長閲歷爲目的的過程,前文已經提到。我並不反對將看到的東西分享出來的形式,如同給圍在壁爐的孩子們講故事的老水手一樣,分享自己的經歷的行爲古來有之。

也有人失望而歸,畢竟「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也是古來有之。

慶幸的是,重慶尚且有等同於「廬山煙雨浙江潮」的事物所在,能夠充當同質化時代的最後一道壁壘。可是有些地方呢?那些出行規劃時我給隊友提起,隊友卻冷冷回去一句有什麽意思的地方。你們的「意思」究竟指的什麽呢。

家中安裝一臺空調即可,不必再特意去修建可以使屋内冬暖夏涼的精美建築,其實不得不講這是科技的進步。文化亦總是在進步的,它可以是嶄新的文化,是貼滿二次元紙片人的秋葉原,那何嘗不是極其成功的文化特色呢?

如此迷戀商業化,就商業化出自己地區的「意思」。科技的進步是帶來便利,從來不是爲了抹殺特色,提前進入「共產主義」可不太好。

愿這是一個建墻的時代,而不是推墻的時代。

當然,此墻非彼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