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All 杂文

同質化的最後壁壘

「準備夜刷這套任務,重慶為什麽……沒有共享單車!」

畢竟曾經總部在重慶的悟空單車是全國第一家倒閉的共享單車公司。

「這次聚餐去吃海底撈吧」

嗯?似乎是什麽網紅店,經常聼別人提起,可我以前從來沒吃過。以服務為賣點的店做的很周到是真,不過可能真的不太適合我的口味。加上略貴的價格,那次之後,再遇到海底撈的局我總會再三考慮。

説起來我爲什麽之前沒吃過?搞了半天原來重慶壓根沒有海底撈火鍋這家網紅店。

這是兩件發生在我身邊的兩件事情。

我曾以爲重慶是身陷加拉帕戈斯中央的孤島。

但後來我發現自己是在混淆概念,「加拉帕戈斯現象」是指產品不適應其他市場,一如日本現在的游戲界。重慶以火鍋著稱,但自己沒啥火鍋品牌走出去,只是不會做生意吧?網紅品牌進不來,難道是排外?

畢竟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共享單車的例子是因爲重慶獨特的地形造就的,壓根沒有自行車道,通常市民出行也不會選擇自行車這一方式。而火鍋就更好説了,海底撈對不上無辣不歡的重慶人的口味,在火鍋店遍地開花的重慶也沒有價格上的優勢,僅此而已。

上述問題真正的實質,是重慶在同質化時代的最後一道壁壘。

同質化時代,真的很悲哀。每次出行能帶給我的驚喜越來越少,也正如室友講的一樣,他説去了這麽多城市其實跟太原也差不多。我甚至好多時候會覺得失去了旅游的動力,反正都一樣,有什麽好觀光的呢。

出游只剩下打卡,再也深度體會不了什麽。當年在前往伊爾庫茨克的火車上,一位愛好旅游的天津地理老師對我説,有些地方趁早去,以後可能就變味了。

首先開頭的兩個例子,絕對是我的主觀想法。就口味問題來講,吃麻醬的人可能也會覺得我們吃香油很奇怪,這種生活習慣是底綫,受同質化的影響最小。所以我特地問了同學,有沒有哪些獨有的現象(不是特產這種層次的東西,説起來特產也哪都能買到,無非就是糾結一下正不正宗的問題,正宗的還不一定合你口味),類似共享單車和海底撈的例子,在你們城市的體現。但他沒有回答到很核心的例子,其實心頭倒是暗暗一喜,重慶估計真的有她獨特的地方吧。

曾幾何時,重慶突然變成了網紅城市。

什麽輕軌穿樓啦,什麽上了十層樓還是馬路啦,什麽長江索道啦……刷爆網路。其實來來去去無非就是這幾樣,但這幾樣,真的有特色。

再回顧稍舊以前的事情,上一篇文章提到的山城棒棒軍,「棒棒」也是一個特色職業,劇中還有一個在各大城市中行動的慣偷在重慶被逮捕的橋段來證明它的特色性。雖説該職業如今已經所剩無幾。

平原城市自然不可能出現上述的景觀或事物,不過平原更適合建城,主流城市都是平原城市,一座非主流的山城自然變成SSR了,誰不想長長見識。

山城是少見,由環境衍生出來的吃辣等習慣也是處於少數位置,我們不穿校服不講普通話,連金拱門這樣的全球快餐店(似乎鄉村基這個本土品牌才是最對重慶人胃口的,我的記憶這樣告訴我)會配上獨一無二的辣椒包,這樣的非主流因素融合在一起,似乎處處不同的網紅城市誕生了。

自我意識在膨脹,「與衆不同」是浮躁的現代人想爲自己貼上的標簽。這個問題攤開了講,那就更大了。我自然想發一條「與衆不同」的朋友圈給列表那些「土包子」們,展現自己閲歷豐富,不願意當「土包子」的人便評論到,我也曾去過這兒,旁邊有啥啥,很nice!

俗語便有「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一説,姑且不拿書作爲對比對象,但出行本是以增長閲歷爲目的的過程,前文已經提到。我並不反對將看到的東西分享出來的形式,如同給圍在壁爐的孩子們講故事的老水手一樣,分享自己的經歷的行爲古來有之。

也有人失望而歸,畢竟「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也是古來有之。

慶幸的是,重慶尚且有等同於「廬山煙雨浙江潮」的事物所在,能夠充當同質化時代的最後一道壁壘。可是有些地方呢?那些出行規劃時我給隊友提起,隊友卻冷冷回去一句有什麽意思的地方。你們的「意思」究竟指的什麽呢。

家中安裝一臺空調即可,不必再特意去修建可以使屋内冬暖夏涼的精美建築,其實不得不講這是科技的進步。文化亦總是在進步的,它可以是嶄新的文化,是貼滿二次元紙片人的秋葉原,那何嘗不是極其成功的文化特色呢?

如此迷戀商業化,就商業化出自己地區的「意思」。科技的進步是帶來便利,從來不是爲了抹殺特色,提前進入「共產主義」可不太好。

愿這是一個建墻的時代,而不是推墻的時代。

當然,此墻非彼墻。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