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All Ingress 杂文

LBS遊戲,沉寂或繁榮

LBS (Location Based Service)遊戲,即基於真實地理位置的遊戲,在一場大瘟疫面前,突然顯得十分脆弱。我之前一直談及的 Ingress 便是其一,不過現在已經鴿了 Ingress 系列,過往零零散散有不少碎片信息,放一起整合一下也未必不可。

想談LBS的真正契機是前幾天微軟宣佈旗下的 Minecraft Earth 將於 2021 年 6 月 30 日正式停止運營,而這款遊戲不過上綫了一年之餘。百業蕭條的這一年,電子遊戲界持續的繁榮讓其他業者垂涎不已,殊不知其中也有LBS遊戲這樣的天涯淪落人。這也恰恰彰顯了LBS遊戲的本質——它們與「傳統電子遊戲」有很大的區別。

「傳統電子遊戲」一詞出自我一個朋友嘴中,是那種成日追大作首發,也不乏挖掘冷門,還會往遊戲媒體投稿的硬核玩家。可我向他安利了好多次 Ingress 都無果,我猜這個宅男其實就是不想出門,當然他給我的臺面上的理由是:「我還是想玩玩傳統的電子遊戲」。

既然它們不傳統,真正「前衛」的地方就是,你得出門啊!坐享著全套室内服務,好幾個月能不出門的現代小年輕一聽,這還得了。所以LBS遊戲并沒有那麽受「慵懶的」年輕人的歡迎,即使是在瘟疫爆發之前,曇花一現的LBS作品也出現過不少,我記得的就有 Empower Labs 出品的 Delta T。瘟疫只是壓死 Minecraft Earth 的最後一根稻草罷了,絕非根本原因。

Minecraft Earth 的可惜之處在於,這個IP實在是太值錢太有名了,龐大的玩家基數,讓圈内人曾經對他予以厚望。雖然剛才講的全是LBS遊戲的窘境,但也不乏有超級成功的例子——Niantic 的 Pokémon GO。甚至可以稱之爲家喻戶曉的程度,外行人未必知道你那L啥B啥S啥的是什麽玩意兒,但只要你説出 Pokémon GO,他們就會恍然大悟地點點頭,「原來如此噢」。我在安利 Ingress 時常常也得補上一句,就是 Pokémon GO 一家公司的作品啦,希冀能以此提高一下安利的成功率。Pokémon GO 的成功在很多人眼裏是得益於這個超級IP,曾經聽人一針見血地評價過,只要有 Pokémon 在,再爛的產品成績也不會差到哪去,當然事實如此。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的 Pokémon GO 的營收成績約8.32億美元,甚至是發行以來最賺錢的一年,真的令人瞠目結舌。

那麽 Minecraft 又是怎樣一個IP呢?一個超越了俄羅斯方塊的傳奇,目前世界上全平臺銷量排行第一的電子遊戲,可想而知它擁有什麽規模的用戶基數。微軟親自操刀要拿自家IP搞一個 Minecraft Earth,也是再爛成績也不會差到哪去吧?於是乎到今天臉腫到不行。

這背後的原因確實很多,宣傳力度不夠是肯定的,即使 Minecraft 和 Pokémon 這兩個IP能拼一拼,Minecraft EarthPokémon GO 則是兩碼事了,Minecraft 玩家未必聽説微軟還搞了一個LBS遊戲叫 Minecraft Earth。誠然,知道 Pokémon 的也未必知道 Pokémon GO,但僅論廣告都不是一個層次, 我個人最喜歡的Pokémon GO 廣告來自日本市場,我這個人很實在,有我鳥,我就愛。但如果問我 Minecraft Earth 有什麽宣傳,我真的一頭霧水,要不是玩家社群討論過這個,我壓根就不會知道。

再者IP的歷史沉澱也是不同的,兩個IP在初期很大程度上都有子供向的特點,然而 Pokémon 沉澱了這麽多年,具有消費能力和自由行動的用戶基數是遠遠高於 Minecraft 的。我現在能想到還很狂熱的 Minecraft 玩家例子是我一表弟,看樣子他也玩不了 Minecraft Earth,他爸應該不會允許他出門亂逛……LBS遊戲高度依賴於可以自由行動,事實上這是一個很高的門檻,玩家少也完全可以理解。而去年LBS遊戲會蕭條的原因無非就是全世界各種宵禁、封城的政令,扼住了自由行動的脖子。

而盲信大廠,可能也是一個致命傷。微軟自己操刀,好似大公司經費充足,研發人員靠譜,就一定能搞好一個新領域,而犯了大忌。 寶可夢公司當年把 Pokémon GO 交給了矽谷一家嶄露頭角的小公司 Niantic 來開發,顯然看重的是術業有專攻這點,Niantic 也憑藉 Pokémon GO 成爲一隻不錯的獨角獸,可謂雙贏。

Niantic 近年來也拿到不少新IP,比如 Harry Potter,比如卡坦島,成績也都還不錯。要説業界LBS遊戲的領頭羊都有誰,其實只 Niantic 一家而已,根本不再有第二家。

要説LBS遊戲這塊蛋糕香不香,看看資本家的動作就清楚了。因爲測繪等法律因素的影響,中國大陸(絕大多數地區)是不能玩 Pokémon GO 或者 Harry Potter: Wizards Unite 的。於是騰訊立馬出手,發佈了一款和 Pokémon GO 真的很像的LBS遊戲《一起來捉妖》,從《一起來捉妖》的命運,不妨能對中國市場情況管中窺豹。

四個字形容,盛極一時。那些浮躁的年輕人,紛紛獵奇地湧入這個新環境,一時間盛況空前,隨後迅速沉寂。當然這會牽扯到的原因又很多,騰訊的運營是一方面,飛機(僞造定位)的氾滥又是另一方面。年輕人對新事物自然是有接納能力,但是能否長遠維持,則是一個多因素平衡的複雜議題了。

即使喪文化彌漫在年輕人社群中,御宅族也從來不是那麽正面的詞。《健身環大冒險》這種模式能成功,或多或少還是説明了玩家想要追求一種運動和娛樂能結合的方式。那麽真正鼓勵出門爲何會如此難?我想出門周期長應該是一個重要原因。我沒能找到《健身環大冒險》的平均游玩時長的數據,體感身邊玩家來看也不并會太長,跟正兒八經要去健身房的人完全無法比。所以LBS遊戲玩法的設計尤爲重要,想要長期吸引玩家,應該不能太肝。講玩法,Niantic 仍然是領頭羊,LBS遊戲來來去去都是那些眼熟的玩法,皆是模仿自 Niantic 的幾款作品。

回到最開始的問題,瘟疫所導致的自由行動的限制是對LBS遊戲業界的一個巨大挑戰,甚至是一個無解的問題。因爲LBS遊戲就是鼓勵出門,而僞造定位的行爲會違反任何一款LBS遊戲的ToS。這大概也是業界未曾想到的問題,之前誰也不能預測到瘟疫的出現,一開始我曾滿懷欣喜地報名了好幾場綫下活動,也全部都泡了湯。爲了拯救日活,運營也不得不出一些奇招,Ingress 就推出了一個 Drone 功能,允許玩家放出一個無人機飛到其他地方進行某些基本操作。剛推出的時候玩家戲稱是官方飛機,好似有些違背遊戲精神,不過久而久之也是樂在其中,也算得上一個拯救日活不錯的策略。

綫下活動亦是LBS遊戲的核心特徵,我一直認爲的就是社交比LBS遊戲本身有趣,至少我常玩的 Ingress 是這樣。這并非個例,好多已經AFK的玩家,也會突然在有活動的時候回歸,無非就是想和舊友聚一聚吃個飯。所以社群中經常調侃這就是一個約飯軟體,而非一款遊戲。不過因爲要面對真人,一方面法律風險會變高,再者一些「社交恐懼症」會非常避諱這種場合,所以LBS真的門檻很高。其實抛開LBS遊戲,講講LBS在其他的應用,十有八九都是社交。比如騰訊位置服務中提供的解决方案,稍微看似實用一點就是物流和出行,而休閒相關的解決方案根本繞不開運動和社交。LBS并不算最前沿的應用,積纍這麽多年,好似發展方向已經圈定在了這幾部分,革命性的創新還未出現。

LBS遊戲往往會加上AR的噱頭,畢竟比起LBS,AR這個詞在媒體上被曝光的頻率要高得多。不過按照廣義的AR定義,只要擁有虛擬熒幕和現實物件的互動,都能算作AR,那麽LBS完完全全是包含於AR的小類。

這方面的大幻想家,不得不提川原礫老師的《刀劍神域》了,其他地方在講VR遊戲構想時,時不時就會提兩嘴SAO。事實上《刀劍神域》在劇場版《序列之爭》中,也有過AR遊戲的暢想,整個故事是在基於一款AR可穿戴式設備所組織的。抛去劇情中稍微有些天馬行空的元素,我記得有個場景是主角團前往一個公園參加公會戰之類的活動,這完完全全就是現在LBS遊戲玩家的真實寫照嘛,毫無區別。玩法不革新,LBS遊戲的推廣仍然是寸步難行。以目前的市場環境,即使推出了劇中所構想的獨立AR設備,也只是白白讓門檻變得更高,不會有很好的結果。LBS遊戲的初始門檻已經很高,降低門檻才是一個趨勢,這方面的考量我認爲是川原礫老師不曾設想到的,畢竟他跟商人的頭腦不一樣,不用考慮營收,書中虛構那款遊戲有多火爆就是多火爆。

某種程度上,倘若需要細分,Ingress 和 Pokémon GO 也不能算作一類LBS遊戲。就如剛才所説的社交這板塊,有人愛社交,有人卻社恐。 Pokémon GO 淡化了社交屬性,其實還滿火爆的,我卻覺得有些無聊。至少就Ingress來講,對生活的熱愛,對世界的探索,永遠才是真諦。不管要如何增强現實,現實本身才是根基。Ingress 玩家的狂熱是其他電子遊戲玩家難以想象的,他們會在登上珠穆朗瑪峰的路途上,為天梯申po;他們會深夜驅車幾百公里,只爲揭掉一個蓋子;他們會於閲兵儀式期間在天安門城樓出log,讓你一愣玩家真是無處不在;一塊碎片在飛越半個地球之後被踢入球門時,終於讀懂了什麽叫天涯若比鄰。路人好奇詢問你們究竟在幹什麽而得到一個在玩遊戲的回復時,錯愕的表情就像在看一個瘋子。Spielberg 拍攝《頭號玩家》時還是太保守,來拍一拍 Ingress 玩家的故事,只覺得《頭號玩家》也不過如此。

届時你會遇到戰略家,凝視著地球的輪廓,告訴你倘若穿過那片冰原,將會是世界盡頭。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